香蕉印度飞饼的做法是把香蕉切成片夹在饼中间,感觉也不错。需要一些富含淀粉和果糖的奖励吗?需要一点耐心来完成,但是材料和过程都十分简单的
快速补充理智条的香蕉煎饼与焦糖香蕉组合!
材料
煎饼
焦糖香蕉
- 香蕉 1根
- 鸡蛋 一个
- 面粉 三大勺
- opt. 牛奶/水
- opt. 香草精
- opt. 烘焙粉
- opt. jim rats 的蛋白粉
- opt. 油 (黄油/椰子油/橄榄油/随便什么油都可以啦)
操作
- 香蕉 1根
- 糖 (推荐使用 枫糖浆/棕糖/蜂蜜)两勺
面糊
摊煎饼
- 用叉子之类的工具把香蕉压碎,捣成糊糊状,不需要很细腻,没有明显大块就好
- 加入鸡蛋和面粉搅匀至没有面粉颗粒。理想的粘度大概是 20 Pa*s, 搅拌时感到稍有阻力即可,后期可以继续调整。如果感觉太稠了就加几滴水或牛奶,稀了就加至少一大勺面粉。
焦糖香蕉
- 中小火热平底锅,可以用手放在锅上方10cm,感觉很热就行。
- 锅里加几滴油,不粘锅的话就不用了, 根据所使用油的烟点,加油后等几秒钟后再下面糊 (椰子油这种比较极端的例子,可以放油后立刻放面糊)
- 用勺子把面糊加到锅里,用勺背轻轻将面糊向周围推开,摊成大约.5mm厚
- 等煎饼的表面出现大气泡就可以翻面了 (如果面糊太稀了反面会有困难,剩下的面糊里加面粉避免后续出现同样的问题)
- 一共翻四次面,任务是在尽量不煎糊的情况下确保煎饼熟了。(有的时候,煎饼可能会糊了的同时还没有熟,这是因为火太大了,调小火就好)
- 顺利的话,重复很多遍这个过程就可以获得一沓煎饼
- 加上你喜欢的糖浆/果酱/巧克力酱/花生酱就可以直接吃了!
注:煎饼是一种操作和准备都具备灵活性的食物,完全可以通过手边现有的食材大幅调整材料,只要获得正确粘稠度的面糊就可以保证成功的煎饼。
- 中火热锅放油
- 香蕉切厚片下锅
- 煎至底面金黄色的时候翻面
- 加入糖/糖浆 小火2分钟 后中大火
- 底部稍微开始焦糖化就可以出锅了,放在煎饼上,周末早午餐的绝佳拍档!
地道的繁体字哦,台湾人?香港人?以前我也總是做這些東西,大學的時候放假回家總是自己烤披薩和派,不過我是vegetarian,所以其實能烤來吃的東西很有限,除了奶製品外無非是各種蔬菜和蘑菇。
但牧羊人派我很喜歡做,因為裡面要用到肉所以只會做給朋友們吃,聞起來還是挺香的。派皮這東西能存放的時間意外的久,凍起來放個兩月也不會壞,可能也是我一直帶一次性手套的關係,只是解凍之後需要重新醒面,有時候糖也會結晶需要重新揉,有點麻煩。
關於沒有溫度的手,其實可以多備一些冰水,涼手后來做,之前聽日本人講過這個方法。
加醋能調節PH,幾滴就能降低到五到六之間,有幫助分解氧鏈和固型的作用,其實加檸檬汁也很好,只是不含雞蛋的話檸檬汁中檸檬醛的味道意外的重,很容易嘗出來,倒也沒什麼壞處啦。
糖可以用質量好的蜂蜜替代,但是會特別黏,只有在夏天才能揉動,也算是夏季限定菜譜了。
其實調味用的檸檬汁可以一次多弄一些,裡面加點硫酸鹽或者少量的亞硫酸鹽,因為ph和硫酸鹽的作用能夠儲存很久,也不會破壞風味,不過只建議本科有學過化學的人來做。制好的檸檬汁家樂福一般也有賣,不過裡面的citral檸檬醛和citronellal香茅醛少很多,味道缺失很大。
說起來有些時候我還會加入我自製的各種香精……其實有些時候也覺得敢吃我做的食物的當時的好友們真是命大,現在已經離開老家很久了,說起來還很是想念他們。
另外,其實印度的香料很多都和雞肉類的派很搭,我一直想要做來試試,只是能來吃我做的食物的朋友,身邊已經沒有了。
哦哦哦,这个菜的那个橙色的酱汁和意大利面拌在一起味道很好的哦哦哦!!!印度风味合辑:
印度菜真的很好吃,我以前有个家教老师是印度人,常常带给我们自制的家常印度菜,而且他们还总是带我和家里的兄弟和其他学生一起出去玩和恰饭,值得怀念的时光啊。(印度人真的好有钱噢,这位家教老师是博士后兼职,家底极其殷实,经常被人家免费带着去玩,体验到平常绝对消费不起的种种,羡慕了)
综合辛香料:
说到印度风味,今天就给大家来一个学校的综合辛香料(英语:Garam masala, 印地语:गरम मसाला)吧。话说真的会有人自己做这种东西吗,对正宗程度要求不高的非土生土长的印度朋友来说,去超市买可能是一个更省时间的选择,但是各位老哥也可以参考一下这里都有啥。*附上黄油咖喱鸡的基本做法。
材料:(大勺大约15ml, 小勺大约5ml)
操作:
- 2大勺 小茴香种子
- 2小勺 香菜种子
- 2小勺 黑胡椒粒
- 1个 黑小豆蔻荚 去籽
- 3个 绿小豆蔻荚 去籽
- 1小勺 姜粉
- 1块 桂皮
- 1/2 小勺 丁香
- 一片 香叶
- 1/4个 肉豆蔻
黄油咖喱鸡:
- 把上述所有材料放到一个没有油的锅里,小火慢煸出香味,有一点点上色
- 冷却后研磨成粉储存
大不列颠国菜,由此可得出英吉利海峡北边是真的没有好吃的。适合配着米饭或者印度馕一起吃,好味( ゜Π 。)
材料:用量真的随便就行
操作:
- 一些 洋葱
- 好多 大蒜
- 一勺 姜泥 (大概有一个大拇指那么多)
- 印度综合香辛料
- 一些 肉:鸡腿肉/鸡胸肉/随便什么动物的什么肉啦/豆制品应该也行/好像完全不放也可以
- 一些 植物:土豆/芹菜/胡萝卜/能想到可以放在咖喱里的任何植物/好像完全不放也可以
- 一杯 番茄:新鲜番茄/番茄泥/番茄浓汤/番茄沙司/etc
- 一杯 奶:动物奶/植物奶/奶油/酸奶/奶油奶酪
- 一撮 盐
- 油:能炒菜的油就行
- 装饰香料:香菜/欧芹/之类/我好像从来没放过
浏览附件307随便在网上扒的图
- 准备材料:洋葱和蒜切碎, 姜需要磨的话磨成泥,肉和植物切滚刀块,番茄是整个的话就剥皮切碎(不剥皮其实也行),让奶处于一个能流动的状态。
- 开中大火,热锅凉油,手放在锅上方大概十几厘米的地方感受一下,如果感觉挺热,就下肉。把肉煎得金黄/焦糖化/出现美拉德反应啥的/你懂的,关火。把肉盛出来,或者另起一口锅。
- 开中火,热锅凉油,手放在锅上方大概十几厘米的地方感受一下,如果感觉挺热,就下入蒜和洋葱。炒一炒,等到洋葱变透明了,在它们焦糖化之前,如果番茄是新鲜的,就下入番茄炒到出沙。如果不是,就直接下入剩下的植物。(焦糖化就是看起来有点像焦糖,感觉吃起来可能会甜甜的的样子)
- 炒一炒锅里的东西,把火关小,下入之前炒好的肉,不是新鲜番茄的番茄,奶和姜泥。搅一搅,稠了加水。
- 撒综合香辛料进去,别撒多了,估摸着一小勺就行。
- 中小火炖到汤汁变得很少很浓稠。
- 看看东西熟没熟,没熟就是火开大了,把火关小加水或牛奶继续炖。
- 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东西都熟了,汤汁也比较浓稠。
- 尝一下味道,加盐和黑胡椒啥的。盛出来撒上装饰性香料。
- 可以吃了,好耶
印度馕/南饼:
适合佐以咖喱或炖菜食用,资料是这么说的,但是我感觉空口或者配印度奶茶也挺好吃的。
材料:咕一会儿
操作:
印度奶茶:
没什么可说的,我喝过最好喝的奶茶,没有之一。我是个和儿童缘分挺好的人,算是孩子王吗哈哈,有个比我小三四岁的小朋友,我经常去他家住,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食物一半是在他家吃到的。他母亲就会煮印度奶茶,不知道为啥不管在哪喝到的印度奶茶味道都是不一样的,但是你就是靠闻都能闻出来这就是印度奶茶,哈哈,神奇。对了,这个第一次喝也是在家教老师家喝到的,印象深刻。总而言之,印度奶茶,好喝( `д´)!
材料:
操作:
印度米布丁(Rice Kheer, 被印度同学纠正为Payasum):
很有意思的小甜点,可以热着吃,也可以放冰箱里,夏天吃解暑。
材料:
操作:
催更印度风味合辑:
印度菜真的很好吃,我以前有个家教老师是印度人,常常带给我们自制的家常印度菜,而且他们还总是带我和家里的兄弟和其他学生一起出去玩和恰饭,值得怀念的时光啊。(印度人真的好有钱噢,这位家教老师是博士后兼职,家底极其殷实,经常被人家免费带着去玩,体验到平常绝对消费不起的种种,羡慕了)
综合辛香料:
说到印度风味,今天就给大家来一个学校的综合辛香料(英语:Garam masala, 印地语:गरम मसाला)吧。话说真的会有人自己做这种东西吗,对正宗程度要求不高的非土生土长的印度朋友来说,去超市买可能是一个更省时间的选择,但是各位老哥也可以参考一下这里都有啥。*附上黄油咖喱鸡的基本做法。
材料:(大勺大约15ml, 小勺大约5ml)
操作:
- 2大勺 小茴香种子
- 2小勺 香菜种子
- 2小勺 黑胡椒粒
- 1个 黑小豆蔻荚 去籽
- 3个 绿小豆蔻荚 去籽
- 1小勺 姜粉
- 1块 桂皮
- 1/2 小勺 丁香
- 一片 香叶
- 1/4个 肉豆蔻
黄油咖喱鸡:
- 把上述所有材料放到一个没有油的锅里,小火慢煸出香味,有一点点上色
- 冷却后研磨成粉储存
大不列颠国菜,由此可得出英吉利海峡北边是真的没有好吃的。适合配着米饭或者印度馕一起吃,好味( ゜Π 。)
材料:用量真的随便就行
操作:
- 一些 洋葱
- 好多 大蒜
- 一勺 姜泥 (大概有一个大拇指那么多)
- 印度综合香辛料
- 一些 肉:鸡腿肉/鸡胸肉/随便什么动物的什么肉啦/豆制品应该也行/好像完全不放也可以
- 一些 植物:土豆/芹菜/胡萝卜/能想到可以放在咖喱里的任何植物/好像完全不放也可以
- 一杯 番茄:新鲜番茄/番茄泥/番茄浓汤/番茄沙司/etc
- 一杯 奶:动物奶/植物奶/奶油/酸奶/奶油奶酪
- 一撮 盐
- 油:能炒菜的油就行
- 装饰香料:香菜/欧芹/之类/我好像从来没放过
浏览附件307随便在网上扒的图
- 准备材料:洋葱和蒜切碎, 姜需要磨的话磨成泥,肉和植物切滚刀块,番茄是整个的话就剥皮切碎(不剥皮其实也行),让奶处于一个能流动的状态。
- 开中大火,热锅凉油,手放在锅上方大概十几厘米的地方感受一下,如果感觉挺热,就下肉。把肉煎得金黄/焦糖化/出现美拉德反应啥的/你懂的,关火。把肉盛出来,或者另起一口锅。
- 开中火,热锅凉油,手放在锅上方大概十几厘米的地方感受一下,如果感觉挺热,就下入蒜和洋葱。炒一炒,等到洋葱变透明了,在它们焦糖化之前,如果番茄是新鲜的,就下入番茄炒到出沙。如果不是,就直接下入剩下的植物。(焦糖化就是看起来有点像焦糖,感觉吃起来可能会甜甜的的样子)
- 炒一炒锅里的东西,把火关小,下入之前炒好的肉,不是新鲜番茄的番茄,奶和姜泥。搅一搅,稠了加水。
- 撒综合香辛料进去,别撒多了,估摸着一小勺就行。
- 中小火炖到汤汁变得很少很浓稠。
- 看看东西熟没熟,没熟就是火开大了,把火关小加水或牛奶继续炖。
- 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东西都熟了,汤汁也比较浓稠。
- 尝一下味道,加盐和黑胡椒啥的。盛出来撒上装饰性香料。
- 可以吃了,好耶
印度馕/南饼:
适合佐以咖喱或炖菜食用,资料是这么说的,但是我感觉空口或者配印度奶茶也挺好吃的。
材料:咕一会儿
操作:
印度奶茶:
没什么可说的,我喝过最好喝的奶茶,没有之一。我是个和儿童缘分挺好的人,算是孩子王吗哈哈,有个比我小三四岁的小朋友,我经常去他家住,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食物一半是在他家吃到的。他母亲就会煮印度奶茶,不知道为啥不管在哪喝到的印度奶茶味道都是不一样的,但是你就是靠闻都能闻出来这就是印度奶茶,哈哈,神奇。对了,这个第一次喝也是在家教老师家喝到的,印象深刻。总而言之,印度奶茶,好喝( `д´)!
材料:
操作:
印度米布丁(Rice Kheer, 被印度同学纠正为Payasum):
很有意思的小甜点,可以热着吃,也可以放冰箱里,夏天吃解暑。
材料:
操作:
这个的话,我记得贝果确实是甜甜圈的样子而且有点分量,吃起来是很有韧性的面包,但是原来只是五斤就能做50个么?面对空空如也的chequing account, 和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上百种面包,不禁陷入沉思...
只需要水和面粉的面包凭什么不能我自己做,于是haru带来了比吐司要简单,但是口感更加丰富,饱腹感也更强的:
自制普通贝果 (plain bagels)
(一袋2.5kg的面粉就可以做大概50个贝果)
材料
本体 (8个贝果的量)
苏打水
- 水 300mL/1cup
- 面粉 450g/3cup
- 酵母 4g *其实不用酵母也可以发面但是感觉更复杂
- opt. 小布尔乔亚元素(糖):枫糖浆/麦芽浆/棕糖/红糖...
操作
- 苏打水/小苏打+水
注:发酵的时候要用保鲜膜或者盖子盖起来,不然面团会干掉
发酵方法A
发酵方法B
- 找到一个大碗或者盆子,混合本体的所有材料直到没有明显的干面粉
- 静置面团20分钟
- 揉面团直到表面光滑
- (opt. 加几点油)放置封闭发酵2小时 可以根据室温调整发酵时间 (until your ancestors tell you to...)
制作贝果
- 把水,酵母和1/3的面粉混合,搅拌到看不到干面粉的糊糊
- 放置发酵2-3小时 根据室温调整发酵时间
- 加入剩下的面粉和糖,揉到表面光滑
- 静置二十分钟
注:觉得形状有所谓的话,可以看一下 https://youtu.be/Tgupe9HrEtA, 其他视频网站应该也可以搜到这个博主,小高姐的魔法调料,非常nb的女士,自己做饭的话十分推荐
煮贝果
- 找到一个干净的表面,撒一些面粉防止面团粘住
- 拿出面团,用刀切成八份,分别揉成小面团 (不用很圆,也不用很用力)
- 发酵小面团们,大概15-18分钟, 这个时候就可以预热烤箱了(450°F /230°C )
- 用圆柱体工具把小面团擀扁,把扁片卷起来搓成长条,最后把长条的首尾相接 (圆柱体工具推荐使用擀面杖,我用了酒瓶
)
- 最后把贝果静置发酵10分钟
贝果
- 贝果之所以是贝果,就是要煮!
- 煮开一锅苏打水,或者煮开水后加入两勺小苏打
- 可以在开水里加一些糖来上色
- 中火煮贝果,每个贝果的每面大概煮20秒
Bagel Combo Personal Rank: (百分比为饱腹感)
- 贝果都煮好了,就可以放进烤箱,烤16-18分钟
- 关掉烤箱,把贝果拿出来
- 趁热吃很好吃,剩下的可以装到袋子里保存
- 贝果很有饱腹感,但是不会很沉重让人吃了就想睡,开启精神一天的完美早餐!
- 裸烤贝果 80%
- 奶油奶酪+贝果 经典且快速的 100%
- 芝士+煎蛋贝果 120%
- 花生酱++是拉差+煎蛋贝果 200% (中午也不会饿!)
- PB&J 贝果 105% (推荐作为宵夜,白天吃了会丧失意志力)
- *从未尝试过的奶油奶酪贝果(黑化版):贝果+奶油奶酪+烟熏三文鱼薄片+牛油果切片+黑胡椒,光看字就已经能感觉到有钱人的气息了
,反正我的预算让我无法同时持有这个Combo的任意三样材料
贝果肯定是西式料理啊。靠烹饪技法来区分中西式料理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区分标准,大部分的烹饪技法其实中西式料理都有在使用这个的话,我记得贝果确实是甜甜圈的样子而且有点分量,吃起来是很有韧性的面包,但是原来只是五斤就能做50个么?,这么算那么一两面粉就有一个了,然后看看的话也大概70、80g的样子?
要是这么说的话吃一两个就和吃了主食差不多了吧
所以贝果是中式料理还是西方料理呢?
这些烹饪方式好像中式料理(主食)好像也经常用,但是看吃法和需要用到烤箱感觉又是更加偏于西方料理的,但是西方料理通常来说也不会把一个饱肚的东西做的这么软(que一下列巴和法棍,话说牛角包真的能吃饱吗)
好迷啊